中学生是人生观、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,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,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因势利导,向他们进行时事教育,以培养青年一代关心国内外大事,养成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思想品德。建国以来,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对中等学校以上的学生进行时事教育,并列为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。但是,由于没有系统的时事教材,只能靠师生时常收集报刊上的时政新闻资料,这样既不方便教学,也难免出现时事教育内容上的零碎、空泛或遗漏。1994年,在李岚清副总理的亲自关心下,《时事》(中学生版)应运而生,受到宜春市中学(中专)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。市委宣传部、市教委及时发出文件把每周1节时事课列入全市中学(中专)必修课,切实把时事教育落在实处。
1997年7月,配合全国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,我市又及时制订了《宜春市中学时事课课程标准》,由市教委用正式文件下发,这在全国尚属首创。各中学(中专)领导及政治课教师普遍认为,有了这个“标准”,时事课的教学制度、教学时间、教学人员、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,都有了保障。在“标准”的推动下,我市初中三年级以上、各高中和中专学校,普遍开展了时事教育。
为了交流推广时事教育的经验,我市每年都组织师生开展一系列的时事教育活动,如举办时事课课型竞赛、优质课评比、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,在中学(中专)生中征集时事小论文并进行评比,举行学校、县区、市级学生时事知识竞赛,发动学生撰写文章参加专题讨论,为《时事》杂志提供文字、漫画、照片等各类稿件。通过这些活动,师生们都感到,时事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,时事教学的形式生动活泼,极大地调动了教与学的双边积极性,促进了我市时事教育工作朝着规范化、程序化、制度化的方向发展。1999年我市举办了时事大型征文比赛活动,广大师生踊跃参加,在县、区评选的基础上,我们在上百篇优秀稿件中评出一、二、三等奖,并把获得一等奖的25篇(教师12篇、学生13篇)汇编成书。
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是培养造就“四有”新人的必由之路。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》指出: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根本上要靠法治、靠制度保障。”6年来,时事教育在我市各中学(中专)制度化、法制化的规范开展,促进了我市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,广大高中生精神面貌为之一新,奋发学习,促进健康成长和茁壮成才,成为自觉行动。1994年,我市高中在校学生仅3.29万人,今年已发展到5.36万人。我市人口数在全省居第三位,但连续多年我市学生高考上重点线、本科线的人数都位于首位。今年,我市适龄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学习的毛入学率可达14.8%,接近国家2005年高等教育的目标。大中学生动情地说:时事教育开阔了我们的胸怀,丰富了我们的理想与抱负;《时事》杂志伴随着我们成长,是我们最好的良师益友。
(作者系江西省宜春市教委副主任)